庸俗路上的无尽狂奔……

显示标签为“言卖 | Read”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言卖 | Read”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二, 五月 27, 2008

南京,你悲伤吗?

大屠杀时期的救助者拉贝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南京不可能忘却,他被赋予了帮助这个国家记忆或清晰或模糊历史的角色。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人都要被集体唤醒,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表达愤怒和同情。但是除了悲伤南京还需要生活,还要思考城市的未来和命运。

5月27日的奥运火炬传递在哀悼地震亡灵中开始,这符合南京的气质。全国的文人们经常忧郁地说,南京是座悲伤的城市。

在中山陵背面的一座公墓里,坐着一个同样忧郁的小伙子,他在墓园里踱步,遇见了我。我以为他知道这里的历史,要和他交谈,但他告诉我,他只是心情不好,在这个寂静的墓园里转转。

你必须穿过中山陵的喧闹,绕过钟山,才能到达这座罕有人光顾的航空烈士陵园,他建于1932 年,后因埋葬二战中国战场上牺牲的中外飞行员而存在。1937年的笕桥空战,中国军队创造了击落敌机6架,本方无损失的记录,蒋介石把这一天(8月14 日)定为空军日。后来,江山易主,公墓的8月14日也不再是节日,只剩下静静躺在这里的飞行员们,和每年来给他们献花的惦记者。

吴先生带着他的儿子到这里散步,他住在紫金山脚下,步行可及。每一次来,他都会矗立在写着牺 牲者姓名的黑色大理石碑前,仔细看那些风华正茂年轻人的名字。他们曾和中央大学的女生们联谊,是众人倾慕的对象,但战争开始后,从航校毕业到最后牺牲,这 群空中精英的平均寿命只有6个月。直到有一天史沫特莱在重庆看到了一架孤独的飞机起飞拦截日本轰炸机群。他只是孤独的一架,此时是1940年。史沫特莱 说,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

星期三, 一月 10, 2007

乞丐、垃圾以及多数人的暴政

作者: 狄马



最近,读一些有关美国宪政文化方面的书,发现里面有许多令人掩卷沉思的好故事。其中一则说,有一年,纽约市警察局得到线索,说在某公园一只废弃不用的垃圾箱里藏有一些违禁物品,他们自然就想也没想撬开了垃圾箱,结果发现里面果真有一些违禁物品。但事情的蹊跷在于,里面同时也发现一个常年住在其内的老乞丐。纽约市警察局因此被告上法庭。原告,也就是乞丐的辩护律师认为,这个垃圾箱,对一般人而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废品,而对他的当事人来说,这个废弃不用的垃圾箱就是他的家。他吃在此,睡在此,行吟在此,尤其重要的是,里面藏着他全部乞讨来的私人物品,而被告,也就是纽约市警察局,竟然无视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没有得到法院搜查证的情况下,非法侵犯了一个公民的家。


我不懂法律,书中也没有交代法院的庭审结果,但根据我对美国法律的粗浅了解,如果这个辩护律师的理由成立的话,那么,纽约市警察局百分之百是要被判有罪的。因为家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受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的,他们最常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家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因而,几年前曾发生过一个日本留学生夜间闯入一座私宅问路被主人开枪打死的悲剧。因此,纽约市警察局要想证明自己的搜查是合法的,就必须证明,垃圾箱是公物,而不是私人住宅。但因为垃圾箱是"废弃不用的",因而"证明"起来也就不那么容易。


实际上,对我来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本身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它的逻辑,它的思维方法,它所携带的生命理念对我来说是全然一新的,是超出了我的文化经验和文化想象的。比如,比起它所给予我的,我所习惯的是没收,抄家,是被煽动起来的"人民"兴高采烈地"打、砸、抢",而它所告诉我的是,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在没有法院足够的证据认定之前,他的住宅、财产和文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所习惯的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背插亡命旗,五花大绑押赴刑场,甚至在必要时还要割断喉管,而它所告诉我的是,即使是一些不名一文的穷人,在接受法院的讯问、庭审时,也是有权聘用律师来辩护的,如果他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那么,政府有义务指派律师无偿服务;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我想提请诸位注意,那就是辩论双方都没有提到搜查的结果,即确实搜出了一些违禁物品;也没有提到搜查的对象,即老乞丐。他们关心的只是警察权力的合法性。即只关注行为的发生过程,而不考虑行为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如果警察的搜查是非法的,那么非法所得的一切证据都是不算数的,因为非法之法不是法;如果警察的搜查是合法的,那么不管他所搜查的对象是大亨还是乞儿都是有效的,因为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这对一个长期习惯于按"成王败寇"的逻辑去想问题的民族来说,无异于一种"外星人思维",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分不清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程序正义不一定导致实质正义,实质正义也不是只能由程序正义一条途径来获得,但在一个成熟的宪政国家,程序正义永远大于实质正义。因为任何靠非程序得来的正义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因而是靠不住的。




无独有偶,在本埠一家很有名的市民报上,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醒目的头版标题:清理乞丐。我记得我当时的震惊绝不亚于现在看到美国乞丐故事的程度。报道云:为了整顿市容,从整体上树立古城西安的文明形象,我市公安局在广大市民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清理了一批长期占据街头的乞丐......。旁边是一张几个全副武装的公安战士强行拖走一个老乞丐的照片。照片上的老乞丐蹶着屁股,讨来的钱币散落一地,连茶缸也歪在一边,而报道上说,"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有人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有时比解答这个问题更有意义;反之,一个坏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错误地解答还要影响恶劣。但我在看了这则报道以后,脑子里还是不可救药地冒出一个坏问题,即,乞丐是不是合法公民?


也许有人会说,是又怎么样?如果是,那么你就得把他当作人来看待,至少不能像垃圾一样地随意"清理",稍微有点汉语搭配常识的人都知道,"清理"后面一般跟的是"仓库"、"垃圾"等废弃物品;如果说他不是,那么你得拿出证据,比如说他贩毒、偷盗、奸淫等,而不能仅仅因为他"占据街头"就"强行拖走"。因为我们知道,乞丐的职业特点就是要在稠人广众之中伸出手去,如果把他放在荒郊野外,就等于剥夺了他的"乞讨权",从而也就剥夺了他的生存权。至于"为了整顿市容,从整体上树立古城西安的文明形象"就更不是理由。因为乞丐就是乞丐,他的本质就是"穷",你不能要求他身上穿着皮尔卡丹,脸上抹着"大宝",戴着金边眼镜,拿着不锈钢饭盒,用一口标准普通话向你开口......


但议论没有用,我公安战士在"强行拖走"的时候,大概压根儿就不会考虑这类问题。实际情况是,在一个长期以来把人按官位、职业、年龄、地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种姓社会里,不要说,"乞丐是不是合法公民",就是"乞丐是不是人"也是一个问题。


因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同类的信仰问题。西方文化认为人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无助的,进而推导出人在地上要平等互爱。耶稣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就是,"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因而看完《新约全书》,他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整天扎在下岗工人、麻疯病人、犯罪嫌疑人和妓女的堆中,给他们传道、治病、表演特异功能。而中国文化则不然,它是一种世俗的等级文化,它不强调无差别的人类之爱,认为那样会"无父无君"。于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照耀着富人,也照耀着穷人;当上天下雨的时候,它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惟独到我公安战士整顿市容的时候,就没有人告诉他,"要爱这些人",甚至没有人告诉他,"这些人也是人"。因而,等待这些乞丐的命运就只能是被人像垃圾一样地"清理",而且重要的是,"清理者"在这么做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错。



也许在整个报道中,最值得玩味的还有结尾的一句,那就是"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道者的意图是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拍手"使施暴获得一种合理性,并暗示出施暴不过是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内在要求的"替天行道"。但这种惯用的陈词滥调实际上无改于事件的暴力性质。因为根据程序正义的原则,一个独立的司法机关在对一个公民定罪时,必须恪守"价值中立"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法院掌握了足够的证据,那么,即使"人民不答应",也要以有罪判定;如果法院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么,即使"民愤"再大,也要以无罪推定。所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过是中世纪民众私刑的野蛮遗留。


如果以我们刚刚过去的世纪为例,那么事情就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几乎每一场血腥的"运动"到来时,人民群众都会"拍手称快":枪杀"反革命"时,他们"拍手称快";镇压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时,他们"拍手称快";将五十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时,他们"拍手称快";打倒"刘、邓"走资派,弄得成千上万的人家破人亡的"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时,他们"拍手称快"......可后来为"胡风分子"平反,为"右派"平反,为"刘、邓"等"走资派"平反时,他们还是"拍手称快"......因而可以说,人民,尤其是几千年来被贫困和专制剥夺了教育资格的人民,从来就是刽子手和行刑队的啦啦队员,他们的最大愿望不是在阳光下消除暴力,而是在行刑的现场蘸拾人血馒头,至少要听到一两声悦耳的"嚓!嚓!"声,这使得暴力失去了起码的见证。


当然,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即民主和自由其实并不是一回事。"民主"如果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对人性的觉醒以及对人道和人的各种权利和尊严自觉维护的基础上,那么,"民主"就有可能演变为"暴民作主"。因为"民主"的实质就是多数人说了算,如果没有相应的宪法原则和司法自治,那么,它并不能保障"少数人的自由"。正是雅典的民主法庭将爱好美和智慧的苏格拉底判处死刑,正是以思辩著称的德国亚利安民众将纳粹的党魁希特勒选为元首,也正是这些来自"哲学之乡"的"优秀人种"将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和焚尸炉......因而,对于民主制度最准确的表述是,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民主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而这"不坏"的程度则取决于有权投票的每一个人对他人的爱和尊重。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清理乞丐"的事情。当作为"少数"的乞丐被人"清理"的时候,人民群众为什么要"拍手称快"?因为我们不是乞丐,所以,当乞丐被人像猪狗一样牵走的时候,不仅净化了我们的视野,而且从乞丐的哀嚎呼救中,我甚至还可以获得一种"幸免于难"的自豪感。而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弱者的权益被侵害是遵循一个"江流原理"的。也就是说,当上游洪水泛滥时,下游的居民如果只是幸灾乐祸、坐视不管,那么,迟早有一天他自己的家园也要毁于一旦。具体到"清理乞丐"的事情上,那就是说,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穷人的权益时,那么富人的权益被侵害也就指日可待了。因为"清理乞丐"打翻的不仅是几个要饭的茶缸,它打翻的是一种原则,即一个社会可以依靠暴力机器,对一个合法公民不经审问,强行带离生存地,并任意毁坏他的财产。也就是说,只要这种原则是可以破坏的,那么"清理"的对象是谁其实无关紧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我国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就主要针对富人。


记得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英、法、美等几个国家的人坐在一起,谈论什么是"最幸福的时刻"。英、法、美这几个国家的人讲了什么是"最幸福的时刻"我记不得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苏联公民,他刚刚从斯大林的大清洗浪潮中逃到巴黎。他说,什么是"最幸福的时刻"?当有一天早晨,你被一阵敲门声惊醒,门口站着一个穿黑衣披风的克格勃,说:"伊凡诺维奇,你被捕了",你却能从容地对他说,"对不起,伊凡诺维奇住在隔壁",那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我仔细琢磨这个故事,发现这里面还有名堂。我想,假如我碰到这个苏联人的话,那么,一定要问:当楼里所有的邻居都被捕后,你接下来的"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想修正我前面文中出现的一个错误,即"几乎每一场血腥的'运动'到来时,人民群众都会'拍手称快'"。"几乎每一场",说得太绝对了,至少有一场人民群众是没有"拍手称快"的。那就是当所有的"反革命"都被镇压,所有的"胡风分子"都被打倒,所有的"右派"也都在或明或暗的监狱里囚禁以后,在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群众就没有"拍手称快"。因为那时有三千万"人民群众"已经饿死了,剩下的也实在饿得拍不动了。


延伸阅读:西安下达整治任务:年底前主要大街不能有乞丐


星期二, 十二月 19, 2006

津津乐道 - 有道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搜索引擎-有道(yodao.com),界面简洁干净,目前包含了三个子搜索:网页、博客、海量词典。简单试用了一下,速度很不错,索引也比较齐全,网页搜索比较独特的是预览功能,小测试了一下小站,可以看到在蜘蛛抓取的情况下,网页所呈现的样貌。在使用site:单独定义的时候索引的不是该域名下的网页,而是含有该网址的网页(指内容之中),与不使用site:标记的效果是一样的。必须要在site:标记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关键词才能搜索出该域名下的网页内容。这与Google和百度有所不同,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正在测试当中。


其博客搜索的特色功能包括:即时提示博客卡片博客档案网络释义等等,很有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发现他们的博客搜索因为和百度博客搜索一样,独立的Blogger相对于寄居BSP门下的更难索引到,且所用程序和样式千千万万,索引的并不多,刚好发现有道的交流论坛:坐而论道,于是进去发了个帖子问一下,在别人的建议下去提交了一下自己的Blog,结果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真的就那么快,我的Blog就被收录了。


有道的海量词典也是一个蛮好玩的功能,用网页而非定语来解释词语,有兴趣地可以去玩一下



期间和一个网友有了些小小的交流:



博客搜索有一些人性化的特色功能,也有不少花俏的东西能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打博客搜索仅相当于一个变种升级版版的RSS采集器,搜索中严重依赖rss,而网民的rss不是都开放的(有的是还不晓得rss,
有的是系统升级时把他的rss关掉了或者改变了feed而博主不知道),因此就有些被动了,搜索结果的完整性、更新时间及在rss数据基础上做出的用户分
析等效果都打了折扣。

建议想办法,把自动抓取rss和网友自主提交结合的同时,辅以网页搜索技术来补足(不过这样又有可能冲淡了博客名片等特色功能),最好是能想办法教网友们都乐于主动开放rss并提供最优质的feed。

----博客搜索太过依赖RSS Feed了


我也第一次会在某个论坛中兴致颇高的回复了"一大通"话:


我倒是觉得RSS搜索可能才是王道,因为目前的博客(我更愿意称之为BLOG在没有更好的名字的情况下)数量之巨,是任何
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只有通过精简有效的方法抓取,才能获得更多更广泛的来源,既然有道是刚刚起步,所以也许另辟蹊径是行之有效且能获得更多习惯依赖百度和
Google的人们提起兴趣,将自己早已习惯的东西为之改变,当然要做到他们那样的庞大且应用众多短期内是没有可能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许在搜索这
个领域持之以恒下去才有可能,也许人们以后邮箱还是用Gmail,Mp3搜索还是用百度,但如果人们能在想搜索博客的时候能够第一个想到有道,那么,那个
时候,有道人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成功了。

也许上面的话有些偏题,有道作为为又一个新的搜索应用出现,上面的话恰恰是我现在的一点点小希望。


版主Randy也回复了我们:


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在更多条件下达到最快最好。RSS feed是大势所趋,当然在今后我们也会辅以页面抓取,尽量满足更多的用户。但毕竟有RSS feed的用户应该说是绝大多数的。


楼主和楼上几位的意见我们都会虚心听取的,也感谢你们关注有道。有了你们,有道会发展得更茁壮^^


正如有道的关于里面写道的:有道的发起者是一群执着于搜索技术的年轻人,我们发现中文网络中的搜索还远未达到理想,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努力,把设想中的服务一点点变成现实,分享给大家使用,让你更快一秒找到想要的好东西。期待有道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期间和一个网友有了些小小的交流:


博客搜索有一些人性化的特色功能,也有不少花俏的东西能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打博客搜索仅相当于一个变种升级版版的RSS采集器,搜索中严重依赖rss,而网民的rss不是都开放的(有的是还不晓得rss,有的是系统升级时把他的rss关掉了或者改变了feed而博主不知道),因此就有些被动了,搜索结果的完整性、更新时间及在rss数据基础上做出的用户分析等效果都打了折扣。
建议想办法,把自动抓取rss和网友自主提交结合的同时,辅以网页搜索技术来补足(不过这样又有可能冲淡了博客名片等特色功能),最好是能想办法教网友们都乐于主动开放rss并提供最优质的feed。
----博客搜索太过依赖RSS Feed了

我也第一次会在某个论坛中兴致颇高的回复了"一大通"话:


我倒是觉得RSS搜索可能才是王道,因为目前的博客(我更愿意称之为BLOG在没有更好的名字的情况下)数量之巨,是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只有通过精简有效的方法抓取,才能获得更多更广泛的来源,既然有道是刚刚起步,所以也许另辟蹊径是行之有效且能获得更多习惯依赖百度和Google的人们提起兴趣,将自己早已习惯的东西为之改变,当然要做到他们那样的庞大且应用众多短期内是没有可能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许在搜索这个领域持之以恒下去才有可能,也许人们以后邮箱还是用Gmail,Mp3搜索还是用百度,但如果人们能在想搜索博客的时候能够第一个想到有道,那么,那个时候,有道人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成功了。
也许上面的话有些偏题,有道作为为又一个新的搜索应用出现,上面的话恰恰是我现在的一点点小希望。


版主Randy也回复了我们:


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在更多条件下达到最快最好。RSS feed是大势所趋,当然在今后我们也会辅以页面抓取,尽量满足更多的用户。但毕竟有RSS feed的用户应该说是绝大多数的。
楼主和楼上几位的意见我们都会虚心听取的,也感谢你们关注有道。有了你们,有道会发展得更茁壮^^


正如有道的关于里面写道的:有道的发起者是一群执着于搜索技术的年轻人,我们发现中文网络中的搜索还远未达到理想,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努力,把设想中的服务一点点变成现实,分享给大家使用,让你更快一秒找到想要的好东西。期待有道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星期五, 五月 19, 2006

《1699・桃花扇》、钞票、石占明及其它

这个时候,南京的紫金大剧院正在上演着昆曲《1699·桃花扇》,票价似乎很低,但我却只能坐在这,四处翻看着不同的新闻、旧闻,听着汪峰的老歌,来写上两个字。倒不是说我已然落魄得连最低20元的票价都出不起,确实是因为,我来南京,竟然还没拿过一分钱工资。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从常州来到南京,需要北京总公司批;而我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职位,也许人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昆曲--桃花扇


不过我也不能走,因为我走了,不止这儿的钱拿不到,到什么地方去再找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职位"或许都还是个问题,因为公司还算是个全国性的大公司,所以固然会如经理说的工资肯定会到时候一起发下来的。所以,我也就只能等着了。


现在,钱不钱不是问题,工作才是个问题。试想我在南京这名校林立的地方,如果现在就离开,那我这个又不是应届毕业生又几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真不知道该去哪儿了。总之,钞票第一,被人压迫也只好忍了。这世道,我又什么办法。我只需要牢记: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好了,再来说说石占明,还是不经意间在孟静的站上看到的,原来最近还出了这么件事,有人鸣不平(1)、(2)、(3),更多的人则是一片质疑之声(1)、(2)、(3)、(4),但是还有人演变出支持余秋雨、骂三联的话出来了,无语。


我刚才在网上找了这个视频来看,开始看确实很震惊,他怎么会看着都是米字的旗帜说:"应该是中国吧,有三颗星。"但后来想想,其实很多事情并不能只从我们的角度去看,我只说一句罢:"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没有无故谩骂别人的权利。或者,这个帖子的26楼的事情,你相信吗?我不知道这位副营级干部和曾经的县人大代表以后的路会怎样。


延伸阅读:石占明主动请求处分了 / 天涯上的讨论 / 也说不知道国旗


昆曲《1699.桃花扇》主题推广音乐:[http://mediamax.streamload.com/zhu8cn/Hosted/melody/nagaoka-themasong.mp3]


星期三, 十二月 08, 2004

万象 2 期、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今日去书店,看到我2月没买到的2期万象,遂立刻买回来翻了.


读到了 张汝伦先生的<醒的理性主义者还是顽固的浪漫主义者>,讲的是霍氏对历史的态度,和他那超脱的政治观,以他学术上的显赫名声,却在日益声名狼藉的英国共产党里呆了六十年之久,而且对一切政治斗争犹如超脱一般.


来网上查了下他的<极端的年代>,找到最多的却是他的,好象现在大家都青睐Revolution,不喜欢Extrames了.不过后来在一个老站上:素心书苑找到了,兹摘录最后一段.看看90年代霍氏对于未来的揣想:



作者一路写来,并不能为人类提供答案。世人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千年末面临的问题,此处并没有答案。本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条件在哪里;却不能指出这些条件已经具备多少,或有几分正在酝酿之中。本书提出的讨论,也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所知何其有限,以及本世纪担负决策重任诸人的认知何等贫乏(已往种种,尤其是本世纪下半期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事先几乎毫无所知,更别说有所预测)。更进一步,也证实了许多人早已疑心的事实:所谓历史——在其他许多更重要的事情以外——乃是人类罪行与愚行的记录。我们只能记录,却不能预测。预言,一点用处也没有。
因此,本书若以预测结束,自是愚不可及。发生于短促二十世纪的地壳变动,已经使得世事难以辨认;而目前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更将使其难以理清。妄做揣测,岂非痴人说梦!依照眼前的形势看来,似乎比80年代更令人感到前途黯淡。此时作者以下面的一段话,结束对“漫长十九世纪”历史三部曲的长卷论述: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比较美好的世界;此中证据确在,不容忽视。如果世人能够避免毁灭自己的愚蠢行动(即以核战争自杀),这一可能实现的百分比必将很高。
然而史家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不再能期待在其仅余的有生之年,还可亲眼见到重大的好转马上发生,却也不能否认假以时日,给世界以25年或半个世纪,事情也许会有转机的可能。无论如何,眼前这后冷战时期的分崩离析,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阶段——虽然在世人眼里,比起在两度世界“热”战之后出现的崩溃破坏,这段时间似乎已经拖得更长了。然而不论希望或恐惧,都不属于预言的范畴。我们知道,虽然人类对细部的结果茫然无知、惶惑不确;但是在这不透明的云层背后,那股形成20世纪的历史力量,仍将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科技变迁,这个过程,已成为过去两三百年人间的主调。我们所生活的动荡世界,被它连根拔起,被它完全改变。但是我们深深知道,至少有理由假定,这种现象不可能无限期永久继续下去;未来,不是过去的无限延续。而且种种内外迹象已经显示,眼前我们已经抵达一个历史性危机的关键时刻。科技经济产生的力量,如今已经巨大到足以毁灭环境,也就是人类生存所依的物质世界基础。我们薪传自人类过去的遗产,已遭融蚀;社会的结构本身,甚至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部分社会基石,正因此处在重大的毁灭转折点上。我们的世界,既有从外炸裂的危险,也有从内引爆的可能。它非得改变不可。
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往何处去。我们只知道,历史已经将世界带到这个关口,以及我们所以走上这个关口的原因——如果读者同意本书的论点。然而,有件事情相当简单。人类若想要有一个看得清楚的未来,绝不会是靠着过去或现在的延续达到。如果我们打算在这个旧基败垣上建立新的千年,注定将失败。失败的代价,即人类社会若不大加改变,将会是一片黑暗。

星期五, 十月 15, 2004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忽然想起海子的诗,又想起他的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确实是这样的么?捧着诗集。卧轨而死。多么浪漫的死法、又是多么悲凉的?


这些天以来。几乎是从开学到现在。一直都是在一种迷惘之中、想考研么?想啊!可是,为什么呢?一点劲头都提不起来?真的就是在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之中,看一切都在逝去,却找不到也确实没有去找一些方法来补救。


天天除了去教室里面发呆,看报纸以外,就是上网,打打小反恐,看看一大帮人在欣欣然的玩游戏,写很多东西。各种新玩意儿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为什么要是“从明天起”?而我,该回去了。做些该做的事情吧。


除特别标注外,猪八的网:浮生志 的所有文章为 Zhu8™ 所有。
Blogging @ 20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