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路上的无尽狂奔……

星期五, 四月 29, 2005

《罗生门》—— 透视人性

《罗生门》


日本
大映株式会社出品
年份:1950年
制式:黑白
片长:88分钟
原著:芥川龙之介
编剧:桥本忍    黑泽明
导演:黑泽明
摄影:宫川一夫
美工:松山崇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

扉页在学刑事诉讼的时候,就听我们老师不止一遍的提到它,但是他给我们讲的,自然是如何从多种纷繁复杂的证据里面,从各种看似都有其道理的辩护或陈述理由中,辩出真伪来。 虽然说句实话,我并非为了要去练就缜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逻辑推理,而去到处寻找它。我只是想知道,人性,是否真的在《罗》中被揭露的彻头彻尾,一丝不挂。 就在自己苦苦寻找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在我以为现在这种老电影,或者说“严肃电影”,已经销声匿迹的时代里,却收到了差不多一个礼拜前无意去申请的百度影吧的测试,通过了批准,于是我进去一搜就搜着了高清晰版的《罗生门》。迫不及待,开始看了。



两个人呆站着,代表着日本这个多雨水国家的倾盆大雨似乎没得停。但是与雨声相反的,确是和尚和樵夫的一言不发,仅仅就是两声:“太不可思议”了,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又仿佛期待着什么,因为在我狭隘的观影经验中,每部电影,总得有什么故事发生,恰恰就如那后来赶来,却仿佛比谁都关心发生了什么似的死死缠着,无法摆脱。摆脱大雨所带来的压抑,所带来的无事可做、心如空穴、而且极有可能,就如那“庶民”一样,有着某种猎奇、八卦的心理。 他们说发生了一桩命案,却不提内容。庶民一直追问,两人却在说着:兵荒、地震、风暴、火灾、荒年、疫病,甚至亲眼看到多少人如“虫子”一般的死了或被杀死,但这种可怕的事却还是头一回。 这无疑是沟起了我如“庶民”一般的急切心情,想知道到底什么事,可以比诡异的大自然更加可怖。


烈日下,伴着后来在影片中频繁听到的那段音乐(什么乐器,我也不知道),强而有力。不自觉得想躲避那阳光,那让人感到浑身燥热的烈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耐着性子跟着他“走”向林丛中。随后,发现斗笠、断绳、木梳(在片中没看出来-_-!),然后是尸体,随着剧烈抖动的镜头,樵夫逃似的来到了“法官(或行政长官)”的面前。“法官”其实由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没有声音、没有面貌,镜头的中心对着每一个证人或当事人,只有他(她)向你陈述,并且据此判断法官到底问了些什么。 然而,法官并未在这件命案中起到任何启示性或开拓性的作用。从樵夫开始,每人各执一词,且竟然奇怪的死去的武士的妻子和有“嫌疑”的大盗都承认:人是他(她)杀的。 他们都是为了什么?


在大盗多襄丸的的口中,他俨然一个杀了人的胜利者,他说自己本不想杀那武士,他只是想“玩玩”而已。在他的叙述中,武士的妻子从反抗到妥协,并且最后主动“参与”了大盗她的计划。镜头切换到在公堂上放肆大笑的大盗,他是在告诉人们,他是一个胜利者。在他干完了自己想干的事情,准备动身,离开那对遭到袭击的夫妻时,那妻子扑倒在他脚下。她尖声喊道:“你们两人必须死一个”。如果她在明知那个强盗和她丈夫两人都知道她被羞辱的状态下继续活下去,那么这种羞辱就是无法忍受的了。强盗让步了。他割断武士的绑绳,他们打了起来。这场战斗是艰难的,但是公平的,最后强盗杀死了武士。后者跌倒在一簇灌木丛中,并且被绊住。那慈悲的一击是一把野蛮的刀穿过他的身体。


那庶民听说过这个多襄丸,他认为他如果把她杀死那才算是多襄丸。但僧人说,她也在差人局;因为差人在她隐藏的一个寺庙里找到了她。那激动的樵夫插话说,她的故事和强盗的故事都是谎言。庶民一面拆下来更多的木板条来添火,一面回答说,“人不能讲实话。他们是凡人。他们甚至经常不对自己讲实话。”那僧人更进一步地把欺骗说成是他们的根本弱点。“所以他们只能撒谎。”但是那女人的故事却与强盗的大不相同。 在一切都完了之后,妻子冲上去割短丈夫的绳,但是她却看到了:“他的眼里没有愤怒,甚至没有悲伤,而是冷漠稳定的目光,对我的藐视。”她受不了丈夫那种眼光,请求丈夫杀了她,但是丈夫依然是一言不发,只是那样看着他,冷漠、讥笑,就是不出一声。 据武士的妻子讲,在那关键时刻,她昏了过去。当她睁开眼睛时,她看到那把匕首插在了她丈夫的胸膛上。这时她又开始哭泣,并且继续说完那结局:由于不知该怎么办好,她从树林中逃跑(虽然她不能准确地回想起是怎样做的),直到她来到一个小山脚下的小池塘旁。我们看见她所描绘的那个场景的短暂的切入镜头,她最后说,她投河自杀,但没有成功。“像我这样一个可怜无助的女人能怎么办?” 镜头又切回罗生门,唯一一位没有参加或目睹这起命案的主角:庶民,承认自己被弄糊涂了,并且说:“女人就是那样。” 但是那和尚有更多的话要说。他要介绍那个死去的丈夫的故事。他说,死人是不会撒谎的——至少他“不能相信人是那样的罪恶。”但是即使如此,那庶民也不在意。他说,“毕竟当今有谁是诚实的?虽然有人相信他们是诚实的。人们愿意忘掉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编造故事。这更方便些。”他笑嘻嘻地咬了一口水果,然后靠到墙上准备听那死人的故事。 死者是借巫师的口讲他想讲的故事的:他妻子不仅要跟了大盗走,而且在走之前竟让大盗杀了她丈夫。连大盗听到都吃了惊,大盗抓了那妻子,问武士要怎么处置她,结果那妻子跑了,武士接受不了自己的妻子竟是这样,就在羞愧中自杀了了事。 三个人的故事,三种完全不同的死法。 结果看到后来,樵夫,终于讲出了自己以第三者的身份,看到了那场龌龊的“决斗”,那场战斗,按樵夫的叙述,恰是对强盗向差人所报告的那场英勇对抗的讽刺模仿。那两个男子根本不想打;他们实际上是害怕了。他们在那块场地上的虚张声势的周旋充满了喜剧,他们连剑都握不紧,每当他们偶然地触到对方时,都是心惊肉跳的。


出乎意料之外,就连我开始以为决计不会撒谎的樵夫,却忽然争辩起他死的时候身上是长刀,而非短刀。庶民因此知道了樵夫也没有说实情。因为他贪便宜,把那把能卖好几个钱的匕首纳为己有了。 故事到此,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人人都在自私,每个人都露出了自己人心丑恶的一面。 但在最后,黑泽明却安排了一个小孩的出现,他们在谈论的时候听到了小孩的哭声,他们试图找到那哭声的来源。庶民第一个到达那里。当和尚和樵夫相继到来时,他们发现他跪在一个婴儿的布包前,正在脱那婴儿的衣服。和尚立即抱起婴儿,樵夫则走上去推庶民,要求他做出解释。樵夫对这最后的“可怕行为”感到憎恶,但庶民却找到一系列玩世不恭的狡辩:如果他不干,别人也会把婴儿的衣服偷走的;从恶的方面来说,他要比那把婴儿无情地遗弃了的父母善良多了。樵夫反驳他,指出那父母在孩子身边留下了一个万事如意的护身符;他认为这护身符是他们遗弃这孩子而感到痛苦的标记。而庶民对这最后的呼吁,对人的同情心的呼吁却完全无动于衷。他说,自私是人要活下去的必要的态度。


这番话激怒了樵夫,他在愤怒之中指责庶民和那自私的强盗和武士是一路货,他跳上要掐他敌手的喉咙。在这里,他们扭打到外面的雨里。但是那庶民给了樵夫致命的一击,他指出樵夫的故事瞒不过他。樵夫感到有罪地陷入了被击垮的姿态:庶民把他推回到大门下的墙根处,那个和尚正抱着婴儿站在那里。庶民指控那樵夫偷了那把匕首:“贼喊捉贼!”樵夫垂下了脑袋。庶民掴他,得意地笑起来:“你还有话可说吗?”他在讥讽,然后边笑边走了。 婴儿哭了起来。我们现在又回到从大门外拍摄的远景镜头,雨似乎停了;偶尔有些雨点从大门的廊檐上滴下来,溅在石阶上。和尚向前迈出几步。樵夫跟着:他走近和尚,伸手去把那婴儿抱过来。和尚强烈地拒绝:“住手!你想剥他的衣服?” 樵夫感到震惊,并且露出受屈辱的神情,他默默地摇着头。他说:“我自己有六个孩子,多一个也没有什么,对吗?”从反拍的角度,我们看到和尚为他的误解道歉;但是樵夫承认自己对其他人的行为是抱怀疑的。“我感到羞耻。”和尚说他十分感激,樵夫愿意收养那个婴儿使和尚恢复了对的信念。 故事到此全部结束了,但我真的没有明白黑泽明为什么在最后要放上小孩这一节,为了说明什么? 希望?整个故事讲的,全都是互相猜疑,互不信任,各持一言。这部片子要讲的,就是人性的丑恶面,也许是为了部至于把影片拍的太绝望吧! 不过实话,影片,本身就是一种虚幻,没有人会去说,你这部片子拍的太绝望了,让人没有了生存的希望。但是这是电影啊?如果真的拿它当真,那最后的这一点小小的希望,于他有何补呢? 本身影片只是为了警醒,即使充满绝望,也仅仅是起警钟的作用,而非指导作用。电影而已。


现在超想睡觉了,乱出来的,不要介意各位:)


星期三, 三月 16, 2005

风飞飞_追梦人、萨冈、孤独

忽然间伤感莫名,就在这快毕业而没毕业的当口。想到未来,那不确定的未来;就不免回忆起那无忧无虑的中小学的时光。


如倒流般,又听到了这首歌,记忆里鲜活的跳出了那幅画面——在树林中,胡斐追寻袁紫衣;而痴情的程灵素却来追寻胡斐,三人在同一画面的那个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而不去。



惆怅随之而来,就如萨冈的那本成名作《你好,忧愁》般,当年还稚嫩之时,情绪是如潮水般的,有时会觉得自己很难过,难过的简直想要死去,好像这个世界遗弃了我,生命一瞬间就真空了;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快乐的,由衷的快乐,纯洁如水。


而现在的状态,却是更磨人的,是那种黏黏的愁绪,就如空气般,无从躲避,却有时浓得让我窒息。



萨冈说她一生追寻的是自由,心灵的自由,在爱情来临时,她毅然结婚,但当她发觉回到家时已不再有向另一半讲述自己一天的欲望的时候——爱情消失了,她又决然的离了婚;在她拿到稿费去旅游的时候,一位有名的报纸的记者想采访她,她却回绝道:“赚了钱却不能享受钱带给自己的美好时光,那赚钱干什么?”


然而,就是她,这位一生追寻自由的人,却一生都没能逃开孤独的尾随。在她的墓碑上是她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墓志铭:


这里安息着
不再为此痛苦的
弗朗索瓦.萨冈

好像自己瞬间就老去了,老的只剩下回忆了。


但愿这是短暂的心理低潮期才好。


孤独始终伴随着我——此记


星期日, 一月 16, 2005

讲政治别讲法律

这些天,因为天气冷,再加上带我的老师去学习,整个办案的事都落到了我头上,于是就以公安局为家,10天没回来过了。


大家都还好吧!


近日办案有一件让我很是郁闷的感觉,一个土豪乡绅式的人物挑衅别人引起斗殴,两父子打一妇女,结果一个被行拘,一个被警告,该妇女也被警告。本来这个最多也就是违反公平原则,就是对这妇女和其中一个负主要责任的受到的处罚是一样的。


但奇怪的在后头。


行拘的,公安部门在没有任何担保和保证金的情况下,却没有对他执行该处罚。


该妇女不服如此处罚提起了复议,到我手上之后,我的报告马上出来了,就是对行拘的立即执行;撤销对另一主要责任人的处罚,加重处罚;对该妇女的处罚撤销,不予处罚。


开始的时候通过的很顺利,但在把办案单位的喊来之后,该报告就该永远失效了。


我在无奈之下必须将报告写成:“本案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依据法律正确,处罚得当,建议予以维持。”


因为他们来了之后,因为某些千丝万缕的关系,科长对我说的只有一句话:“有的时候,要讲政治,法律不是永远有用的。”


这就是法律?我以后要走的路?



不知道。



评 论


耶利米 @ 2005-01-16 13:12
要想活下去
就要改变自己~
长大总是痛苦的~


183 @ 2005-01-19 17:31
你这个不算什么,希奇古怪的事多了。
在中国就是要讲政治,同学!
谢谢你,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同学!


8j @ 2005-01-20 08:14
人渣枪毙一个少一个
可惜的是,这种状况一直在持续,而且就在眼前,却无法改变


liu6 @ 2005-02-05 22:56
不喜欢 政治就不要讲政治,在中国,法律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呀 。
不要想不开,要学会生活首先就是要承认现实,这要才不会很 累。但这样可能会阻挠社会的发展哦


静静的 @ 2005-03-08 22:41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星期二, 一月 04, 2005

他和她的故事

竟然是去年的同一时间写的……--2006.1.3 By Zhu8


如果你不小心路过这里,请你停住脚步,看一下下面他和她的故事,你的解答,也许会给他很多启发。我先代他谢谢你了!另外,请您不要去任意猜测谁是谁,这只是一个故事,而故事,仅仅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猜测的。


他和她都快毕业了,他毕业了要回家的,他的家在很远的地方。他们没有办法走到一起了吗?——题记


《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正在看《无间道》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一看,是她的短信:“我现在在SDDS,有空过来没?”


他于是问她:“你一个人?”


“一个人,来吗?”


“好的,我马上过来。”不过,他想先上下QQ,看下朋友在不,然后再去。


短信又响了:“不用来了!”前后间隔两分钟。


他感到很奇怪,于是问她:“怎么了?干吗又不用来了?”


“我也不知道”手机上这样显示。


他觉得不对劲了,跟在网吧的朋友说了再见,立刻拿起东西,带上帽子、手套,向外走去——这儿的冬天有点冷,他都已经生冻疮了。


到了外面,他给她打电话过去,想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可是,电话被挂了,再打,再挂,又打,还是挂。


他觉得有什么问题,担心她有什么事,开始跑了起来。向SDDS跑去。


他发去短信问,收到这样的回答:“没事,我这很吵。”;“我已经不在这儿了”;“我快到学校了”。


他没有理会,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于是跑的快了起来,快到那的时候,手机又响了:“我到学校了,求你,快来!”


他把手机揣进衣袋,快步向SDDS里面走去,在靠窗的一角,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旁边坐着一个男生,而她此时,手里正拿着手机。


他觉得脑袋嗡了一下,离开退出了SDDS的大门,在一棵树边蹲下,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为什么要骗我?”


“不是你想的那样!否则连朋友都没得做。”他的屏幕上显示。


他忽然觉得好累。



他看见他们站起来,朝另一扇门走了出去…他不想站起来,他不想追,他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

他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宿舍的,呆呆的想着:“她为什么怕我知道?”


他躺在了床上,躲在被窝里,呆呆的看着手机,希望她会打个电话过来,哪怕是条短信也行,不管说什么,只要有字在上面就行,他觉得心被吊着,就这样悬着,好难过的感觉…


可是,他等了一个晚上,什么也没有…


第二天,他睡到了下午3点,起来之后,打她电话:“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如需留言,请拨12580……”


下午17点10分,他终于收到了她的短信:“那人你看到了吧,我曾经的男朋友,之前的短信都是他发的。”


他提出要见她。


他们走在街上,她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他什么也不说。


他们坐在茶屋里,她翻看着杂志,他抽着烟,他仿佛在等什么,但是,只到他和她各自回了宿舍,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晚上23:31分,他一个人在宿舍,给她短信:“直说吧,迟早的事。我知道现在连自己的未来都不确定,根本没资格谈什么承诺。我在你的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位置?我想听实话。”


“比普通朋友好一点的朋友,有考虑过更进一步的发展,但知道不可以。”


“你就觉得没可能了吗?这个世界就他妈的这样不可以改变?但是我知道,你不会去走没有把握的路的,是不是?相对于现实,我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早就已被击倒,不管那伤有多大,我还是要挣扎着爬起来,我爬起来了吗?我不知道”


…………

他们聊到了快两点。


她说:“不说了,你我都很累,不管能否睡着,都睡吧。剩下的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我只想彼此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你可以从此不理我,但我还是要感激你,不管你是否接受。”


“我为何要不理你?我并未付出什么、也未祈求什么,也许只是一场梦,梦醒一切已随风。不过说实话,我讨厌回忆。厌恶至极——因为我无法忘记。”


他躺在被子里,台灯还亮着,他想,这一切只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反抗,仅仅是用来证明:他是错的。仅此而已。如果再聊下去,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言语忽然间变的如此苍白。


他不能确定,他以后会在哪儿,他无法确定,他是不是会留下来,而留下来,是为了谁。


“到底,什么是爱啊?”他想,象个孩子一般。


星期三, 十二月 08, 2004

万象 2 期、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今日去书店,看到我2月没买到的2期万象,遂立刻买回来翻了.


读到了 张汝伦先生的<醒的理性主义者还是顽固的浪漫主义者>,讲的是霍氏对历史的态度,和他那超脱的政治观,以他学术上的显赫名声,却在日益声名狼藉的英国共产党里呆了六十年之久,而且对一切政治斗争犹如超脱一般.


来网上查了下他的<极端的年代>,找到最多的却是他的,好象现在大家都青睐Revolution,不喜欢Extrames了.不过后来在一个老站上:素心书苑找到了,兹摘录最后一段.看看90年代霍氏对于未来的揣想:



作者一路写来,并不能为人类提供答案。世人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千年末面临的问题,此处并没有答案。本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条件在哪里;却不能指出这些条件已经具备多少,或有几分正在酝酿之中。本书提出的讨论,也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所知何其有限,以及本世纪担负决策重任诸人的认知何等贫乏(已往种种,尤其是本世纪下半期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事先几乎毫无所知,更别说有所预测)。更进一步,也证实了许多人早已疑心的事实:所谓历史——在其他许多更重要的事情以外——乃是人类罪行与愚行的记录。我们只能记录,却不能预测。预言,一点用处也没有。
因此,本书若以预测结束,自是愚不可及。发生于短促二十世纪的地壳变动,已经使得世事难以辨认;而目前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更将使其难以理清。妄做揣测,岂非痴人说梦!依照眼前的形势看来,似乎比80年代更令人感到前途黯淡。此时作者以下面的一段话,结束对“漫长十九世纪”历史三部曲的长卷论述: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比较美好的世界;此中证据确在,不容忽视。如果世人能够避免毁灭自己的愚蠢行动(即以核战争自杀),这一可能实现的百分比必将很高。
然而史家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不再能期待在其仅余的有生之年,还可亲眼见到重大的好转马上发生,却也不能否认假以时日,给世界以25年或半个世纪,事情也许会有转机的可能。无论如何,眼前这后冷战时期的分崩离析,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阶段——虽然在世人眼里,比起在两度世界“热”战之后出现的崩溃破坏,这段时间似乎已经拖得更长了。然而不论希望或恐惧,都不属于预言的范畴。我们知道,虽然人类对细部的结果茫然无知、惶惑不确;但是在这不透明的云层背后,那股形成20世纪的历史力量,仍将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科技变迁,这个过程,已成为过去两三百年人间的主调。我们所生活的动荡世界,被它连根拔起,被它完全改变。但是我们深深知道,至少有理由假定,这种现象不可能无限期永久继续下去;未来,不是过去的无限延续。而且种种内外迹象已经显示,眼前我们已经抵达一个历史性危机的关键时刻。科技经济产生的力量,如今已经巨大到足以毁灭环境,也就是人类生存所依的物质世界基础。我们薪传自人类过去的遗产,已遭融蚀;社会的结构本身,甚至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部分社会基石,正因此处在重大的毁灭转折点上。我们的世界,既有从外炸裂的危险,也有从内引爆的可能。它非得改变不可。
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往何处去。我们只知道,历史已经将世界带到这个关口,以及我们所以走上这个关口的原因——如果读者同意本书的论点。然而,有件事情相当简单。人类若想要有一个看得清楚的未来,绝不会是靠着过去或现在的延续达到。如果我们打算在这个旧基败垣上建立新的千年,注定将失败。失败的代价,即人类社会若不大加改变,将会是一片黑暗。

除特别标注外,猪八的网:浮生志 的所有文章为 Zhu8™ 所有。
Blogging @ 2004-2022